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看乡村
种养加齐发展 “微循环”串起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4-03-11 01:36
来源:阳泉晚报

饲料加工设备

  3月5日,天空飘着小雪。盂县北下庄乡后川村,几名工人打开饲料加工厂的大门,调试机器准备加工饲料。随着电源接通,机器进入运转状态,“嗡嗡”声在厂房中回响。厂房一侧堆放着大量烘干的玉米粒,另一侧是一袋袋配制饲料所需的盐和微量元素。“生猪生长时期的每个阶段,饲料配制各有不同。以前,我们的饲料全靠购买,现在有了加工设备,生产饲料方便多了。”饲料厂负责人苏建军说。

  后川村是一个农业村。为了让乡村振兴步子更稳,后川村引进了生猪养殖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养殖基地完善了硬件,并引进300多头种猪,开始自繁自育。养殖场的落地,开启了后川村种植、养殖、加工业循环发展的新模式。“规模养殖生猪,可以产生大量猪粪,用猪粪制成的肥料种植玉米,再用玉米作为猪的饲料。这样的循环模式节约了种植养殖成本,也帮助农民解决了卖粮问题。”后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

  生猪养殖基地是后川村种养加“微循环链”的起点。300多头种猪“入住”基地后,很快适应环境,开始了繁育。首批自繁自育的小猪成活率超过90%。按照初步估算,每年每头种猪可以繁殖20头小猪。养殖规模上来了,猪粪也多了。养殖基地内的自动清粪设备将猪粪清理出猪舍,经过干湿分离、堆肥发酵后变成适合庄稼地使用的有机肥。

  “村里有1200多亩耕地,为了方便村民耕种,我们成立了盂县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村民的春种夏管秋收提供机械化服务。生猪养殖基地加工的肥料,我们面向村民销售。这也丰富了农业服务的内容。”刘建明说。

  生猪育肥快,对饲料的需求量很大。养殖基地成立之初,一直从外地购买饲料,成本比较高。刘建明说:“按照我们的估算,1万头生猪每年大约需要6万吨饲料,这是养殖基地最大的支出。要是能自己配制饲料,不仅可以让养殖场降本增效,而且能形成循环产业链。”

  经过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考察、反复对比,后川村引进了现代化高效能饲料加工生产线。“村民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玉米、谷糠是加工猪饲料最好的原料。这样,村民收获的玉米能就近销售。猪粪还可以加工成有机肥以成本价卖给村民,提升土壤肥力,助力增产增收,降低村民的用肥成本。”苏建军说。

  去年年底,后川村的饲料厂正式运行,生猪吃上了“本地”饲料。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单靠后川村种植的玉米满足不了供应,还要向周边村的村民收购玉米。“种植、养殖、加工这3个产业聚沙成塔,将单个产业‘串’成循环产业链,让村里的产业‘活’了起来。未来,我们将逐渐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共同发展。”刘建明说。(侯节)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