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宣讲(三)
【高擎伟大思想旗帜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不断推进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举旗定向
发布日期:2024-03-21 10:03
来源:山西日报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深厚天下情怀,在对外工作领域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主要内容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而提出的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的总和。
  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
  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新征程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概括地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国与世界双赢的愿景蓝图。
  (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强起来
  中国在新时代已经开启由富变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与之相应,中国外交需要有新定位、新主题。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外交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科技类因素和经济类因素,还是政治类因素和军事类因素,都是与人以及思想、文化息息相关的因素,即一国乃至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深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正如劳伦斯·珀文所说:“文化实际上影响着我们人格机能的每个方面。我们选择追求的目标和我们如何努力实现它们都受着文化的影响。”这意味着,综合国力的构成因素中,有一条隐性但深刻的逻辑脉络:文化实力。
  可以将综合国力的整体结构描述为一座“冰山”:关乎综合国力的资源类因素、科技类因素、经济类因素、政治类因素和军事类因素是最容易被观察和度量的物质性因素。但这仅仅是可见的浮于水面之冰山一角。容易观察到的综合国力因素之所以呈现出这般面目,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影响人类意识和行为但处于水面之下、体积庞大得多的冰山部分——文化类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底色。
  (二)公共产品供给更有层次性
  2017年1月,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发表文章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论述,引起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产品的广泛关注。金德尔伯格是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他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强国,但美国却奉行“孤立主义”,收缩在北美,不愿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由此导致国际社会失序,世界大战爆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世界各国着眼于人类的整体性和共同命运,在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等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同心协力,共创未来。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它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历史上确有国家因强成霸,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用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评判中国,把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逻辑套用于中国,得出的结论必然荒谬失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交辞令,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战略模糊,而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是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文明起源于内陆和农耕,是内敛、防御的文明。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绝不会将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民族。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发展是中国的第一要务。7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实现更好发展,关键还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促发展。对外搞扩张、搞霸权,不符合中国利益,违背人民意愿。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只有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反之,追逐霸权,穷兵黩武,只会消耗国力、走向衰亡。人类历史上由于强国争霸导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人类文明遭受挫折甚至倒退,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稳定不要混乱,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共同愿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历史潮流,顺应世界大势。
  中国有发展的权利,中国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作为历史上曾经遭受欺凌、蒙受屈辱的大国,中国发展的目的是赢得尊严和安全,让历经苦难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国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强大了,但不是想要威胁谁、挑战谁、取代谁,更不是要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中国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的命运由中国人民说了算。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中国向前发展的步伐。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摈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2013年3月23日,正在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深入阐述中国对当前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立场主张,呼吁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率先倡导并一直努力践行的外交原则,与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完全一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贡献。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民主这个人类共同价值,蕴涵着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精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然要求。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大国是关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首先夯实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确立了共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方向。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两种选择代表着两个方向,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新时代对外战略的具体推进

  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外交需要有新的定位。中国的大国外交必须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把握国际形势。
  (一)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对外交往。
  (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