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钩沉
天凉好个秋
□李荣福
发布日期:2023-09-22 06:40
来源:阳泉晚报

  又是一年秋风起,北雁欲南归。人们见了面感叹:“到底是秋天了,一早一晚天气凉了。”秋天的降温叫“凉”。早晚换成长袖,或加件衣服,但上午还是热的,中午更热,又穿成短袖。不过,即便热得冒汗,也能忍受得了,毕竟不再是伏天那种潮湿的热,汗也不再那么黏身。

  说到秋凉,忽然觉得,这个词合成得既准确又贴切。汉语言词汇丰富,比如一年四季,气候不同,表述也不一样。凉、寒、冷,都是形容天气寒冷的,但又分别用在三个不同的季节,春寒、秋凉、冬冷,而且约定俗成。若说成秋寒、冬凉、春冷,非但别扭,而且不符合人们的传统认知。说到春天,最常用的词是春暖花开,但也有一个词叫“倒春寒”。春天的寒冷,叫“寒”。冬天,天寒地冻,冰逾三尺,出门伸不出手来,是正儿八经的寒冷,但冬天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叫“冷”。而秋天还未及寒冷,只能叫“凉”。试想,由夏而秋,气温由高逐渐降低,本是一个凉的过程,“寒”不得,也“冷”不得。这不需要跟气象学家求证,古时很多诗人都有描述。如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如李清照:“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又如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再如岑参:“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特别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怎么样,秋是“凉”的吧?

  秋之凉,预示着许多生命将走向终结。面对秋风萧萧,秋雨瑟瑟,有的诗人不禁心生忧伤,请看以下诗词。姜夔:“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纳兰性德:“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秋天虽凉,却有另一番风景,诗人们从不同角度去刻画,如张可久:“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纳兰性德:“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苏轼是诗词大家,自然不会缺席“秋凉”的主题。有的诗句朴实无华却隽永耐读:“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有的诗句则华丽婉约:“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即便饮酒三杯,也不忘口占几句:“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有的则深具禅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写秋凉诗,不可不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用词直白易懂,一幅平民生活图。

  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看似写凉凉的秋意,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无治国之能,却写得一手好词。当了俘虏,眼望秋月,心生哀凉,便吟出传世名句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写得凄凄惨惨戚戚,让宋太宗起了疑心,连性命也丢了。

  马致远是散曲大家、诗坛怪才,他的《天净沙·秋思》这样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十余种景物并置,尽显凄凉,全文不写一个“凉”字,却无处不渗透“凉”意,此诗无“凉”胜有“凉”,实在是大手笔。

  有人把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缩写为一首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虽然还是词中原句,但与辛大师的深邃意境和造句功夫相差不小,作为辛大师的粉丝,居然敢班门弄斧,也正可说明人们对这首词的偏爱。笔者认为这首词当排“秋凉诗”中第一首,高就高在最后五个字:天凉好个秋!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