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钩沉
沧桑嘉河古榆情(下)
□李玉玲
发布日期:2024-04-26 06:08
来源:阳泉晚报

  沧桑济世古榆情

  观察身边的植物,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般水陆草木都是先发芽,然后长叶、开花、结果。唯有这榆树,春天到来之际,先开暗紫色的花,随后长出来的就是榆钱,黄绿色的圆片片,薄如钱币,紧密集结,一簇一簇,在树枝上错落成朵。榆钱竟然是榆树的果实,圆形之中有点状中心突起。干黄的榆钱成熟后就成了榆树的种子,随风雨飘落大地,荫育千万子孙茂密成林。

  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大自然竟然赋予榆树这般奇功。每年初春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之际,正是农村青黄不接之时,榆钱的率先长出给我们一冬干旱的北方地区,不仅带来了勃勃生机,更是给过去曾经贫穷饥荒的人们提供了救命的野生“食粮”。榆钱不仅好看,吃起来还分外黏润香甜。人们可以摘下榆钱,生吃熟餐,采几朵榆钱生吃入口,那滋味黏滑中带有丝丝香甜;把榆钱用水洗干净后拌上面粉蒸成“不漏”,那味道更是诱人。榆树从根到梢都是宝,根皮、树皮、叶子、果实(榆钱),都可以食用。

  记忆最深刻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灾荒年月,很多人家粮食不够吃。进入春天后,嘉河邻居们最先吃到的美味就是榆钱。人们把河两岸的榆树上的榆钱钱、榆叶,只要能上树得到的,全吃了。连河边的柳树叶、杨树叶、花椒树叶、槐树叶,也会摘下来和着玉米面、小米面、高粱面、糠面等一起吃掉。

  一方天地,养一方树木;一方树木,养一方人。那些年,这棵古榆树功不可没啊。它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它那博爱济世、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嘉河人难以忘记。

  古榆树下民风淳

  嘉河的水土,养育了参天的千年古树。树下的嘉河儿女,传承着古榆树般坚韧顽强善良淳厚的精神。

  我小时候,社会上称医生叫先生。平定有一位叫苗秀成的中医很有名气,人称苗先生。他就住在这大榆树下苗家大院,在家中排行老大。先生中等身材,清秀文雅。我曾两次找他看病,依照他说的方法皆恢复很快。古榆树下的苗先生救死扶伤,如同嘉河古榆荫护大地般佑护着古州人的健康,因此,这位苗先生深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苗先生的二弟苗福成,勤劳俭朴,一辈子居住在浴溪巷苗家大院。因为家境贫寒,他年少时天天去饮马井挑水给地主家送水,然后去山上刨红土到街上去卖。他开过旅店,大门牌子上写着12个大字:苗家老店,茶水方便,草料俱全。南来北往的旅客有经商的,有走亲访友的,这个客栈曾为这些人提供了极大方便。1956年公私合营后,他去人民饭店当了厨师。因为平定过油肉和其他几种特色菜炒得色香味俱全,被平定县政府招待所食堂招去当大厨;又因工作出色,经常得到领导表扬。他一生守护着古榆树,不断地叨念着父母教给他的榆树的象征意义,说这榆树是吉祥树、富贵树,“榆”就是“余”,“榆钱钱余钱钱,也有吃来也有穿”。平日里他怕古榆树遭到风吹雨打电击,怕把树枝折断,他四处找铁丝对树枝进行加固。如果有树枝掉下,他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来放到树根下。他在树下安放了两扇特大的磨盘,供邻居们避热乘凉,交流信息;供妇女们结伙做针线,聊天取乐;供孩子们扇洋片玩,逗蛐蛐耍。

  五弟苗富成为人谦和耿直,年轻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解放华北战役,曾任通讯员、班长等职。荣立二等功两次,荣获两枚荣誉勋章。因受伤转业回乡。1950年,他与张玉书一同到太原买胶轮平车,建起了平定县第一家搬运社。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立了企业轴承厂、景泰蓝生产企业,分别任厂长,直至退休。他多次帮助企业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育子女要像老榆树一样做正直有担当之人。四个子女恪遵父训服务社会,其中有山西诗人、曾在平定县交通局任职的苗胜文。胜文多年来,为传播古州文化,尽心努力,可赞可颂。

  古榆树下仇家大院的仇忠师傅,可以说是济川桥边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别具特色,犹如古榆树风格。其墨宝质朴而和美,苍劲中彰显柔丽。每到过年,邻居家的春联全请他编写。他和儿子,老一辈小一辈都在上城平定师范做后勤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深得师生喜欢。

  需要浓浓写上一笔的是八十七岁的苗凤莲老太太。她是苗家老二的大女儿,是老榆树最贴心的姑娘之一。大半辈子春夏秋冬每天为老榆树清扫裸露在地面的树根,摸着古榆树唱歌哼曲讲故事。她把古榆树当长辈,看着古榆树的根部日渐衰老,但分枝活力勃勃,她就像对待年老父母一样照顾着。她安排儿子侯小平护树修花池,让古树舒舒服服。前几年听说桥南街的旧房子要拆迁,居民要搬走,古榆树怎么办呢?它搬不走呀!她叫儿子装修了旧房子,目的是让家人常回来住,看着大榆树,并和儿子及乡邻魏万泉等想方设法保护古榆树。2020年11月4日,她家尽其所能出钱为古榆树立碑,碑文篆刻“嘉河古榆”四个大字,右上方刻着:榆关门下最古木,嘉河岸边第一榆。真是“家有吉祥树,招得羽客来”,立碑第二天,苗凤莲正在榆树下用心擦石碑,一只小鸟从树上飞下,在老人肩上、胳膊上、上衣口袋边跳来跳去,飞上飞下,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感谢苗家老太太为老榆树挂红立碑。老太太问它:你是从冠山飞来的吗?小鸟“喳喳”以应。她的儿子立即把那一刻人与树及小鸟的感人画面拍照保存下来留作纪念。

  大家的种种善举,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古榆旁不仅修筑了护栏,它还被政府立碑保护。正是:

  古今嘉河万千柳,唯显老榆立桥头。

  古树碧水载春秋,旧貌新颜看古州。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