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专栏
【百味人生】大姑父
◆孙克艳
发布日期:2022-11-17 06:17
来源:阳泉晚报

  “这主儿真烧毛!”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如此评价大姑父。

  那时脱粒机尚未流行开来。打麦时,村民们要把晒干的麦秆铺开晾在打麦场上,牛拉着碾滚慢悠悠地碾压。这种传统的劳作模式,耗时又费力。大姑出嫁后的第一年,人高马大的大姑父就开着手扶拖拉机“杀”进了我家的打麦场,用拖拉机拖着沉重的碾盘代替耕牛来碾麦子。这种打麦方式又快又激烈,吸引了不少邻居看热闹。

  邻居们围在打麦场上,无不被大姑父驾驶拖拉机的张扬气势所震撼。开着拖拉机在打麦场上转圈圈的大姑父,随着机器的颠簸而摇晃着身体,有好多次差点就要从拖拉机上颠下来,谁知下一秒钟他又稳住了,真让人为他捏一把汗。在休息的间隙,奶奶担忧地告诫大姑父让他开慢点稳妥点。大姑父满不在乎地说,他从十几岁就开始钻研机械,那些铁疙瘩在他手里温顺得就像一只小猫。大家听了,便不好再说什么了。

  于是,大姑父一战成名,不少邻居由此知道他是个“烧毛”的人了。不过大姑父似乎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总是我行我素。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乡村,这样的人想不出名都难。

  此后很多年,每到收庄稼时,总能看到大姑父在附近的几个村里奔波。后来,脱粒机开始流行,大姑父也跟着置办了一台,投入到新的农业生产浪潮。因而,每到收粮时节,大姑父总是带着他的机器东奔西跑,忙得像个陀螺。

  即便在农闲时,大姑父也总是坐不住,总要找点事做做。他的消遣也和别人不同,除了钓鱼,就是钻研机械。我在大姑父家小住时,最喜欢跟着他和大姑四处捉鱼了。坐在茂密的树荫下,静静地看着眼前的风光,听着风声、水声和鸟声,便觉得自己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就是在幼时跟随大姑父四处钓鱼的时光里,我认识了家乡的许多鱼,也见识了家乡的各种水流。后来,许多水流消失了,但它们却永远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谁知,因线路老化引发的意外大火烧光了大姑家的一切,粮食、家具、电器、衣物……全都烧没了。大姑父宽慰大姑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甚至开玩笑说,这是老天爷想让他们赶紧住新房呢!不久,在大姑父的辛劳张罗下,一座耀眼的小二楼屹立于曾经的废墟之上。而那场灾难犹如幻影,似乎并不曾发生过。

  然而,大姑一家在那座新房里没住两年,大姑父竟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村头的公路边盖新房,开一个农机维修店,一家人都吃住在那里。彼时,农用机械在村里得到广泛应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了。胆大心细的大姑父瞅准了商机,一马当先在荒地里做了孤岛侠,迎接四面八方的村民和他们待修的机械,赚取了第一桶金。同时,大姑父又和村里置换了土地,将所有的土地都置换到了维修点旁,在那片土地上种木材、养猪。

  不论是种树还是养猪,大姑父都表现出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不仅勇于一切从头做起,还做得像模像样。等到树木成材后,大姑父伐了树,推倒了猪圈,又种起了果树,挖了鱼塘养鱼,修了大型粮仓收购粮食……而购置各种农用机械和车辆,以及翻盖房屋,简直成了大姑父的常态。总之,每次回老家看望大姑,所见所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作为晚辈的我们,总是震惊于大姑父一次又一次的大手笔。而在每一次欣喜的感慨声中,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那句话:“这主儿真烧毛!”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2020年新春前,大姑父为抗击疫情的镇政府捐助了1万元现金和若干物资!亲属们看到大姑父顶着风雪捐助财物的照片时,无不动容,无不自豪。一夜之间,大姑父上了新闻,火遍了老家。

  这就是我那爱“烧毛”的大姑父。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用斗志昂扬的一生阐述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在这个已然不再年轻的农民身上,我看到了家乡那片辽阔的土地所焕发出的新生。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